查看原文
其他

不忘初心再出发 夹江中学创名校走笔

2017-09-15 乐山教育

  2016年,浙江省电视台在夹江中学拍摄杜高杰教授的成长轨迹。 这是杜高杰第三次回到母校。“夹中是我人生中重要的一段”,1946年,杜高杰在夹中读初中,父亲是夹中当年的校长,几个姐姐也是在夹中求学成才。如今,虽然头衔绕身(著名中国画家、浙江大学教授、中国美院客座教授等等),已是80高龄的杜老依旧深情凝望母校。


  前带潺湲青衣江,后靠“云吟”天官山;吸江水之神韵,采仙山之灵气;钟灵毓秀,人杰地灵,夹江中学乃莘莘学子读书成才的理想之地。


  学校创办于1940年2月,77年来,为高校输送了大批合格新生,为国家、民族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。90年代,随着诸多优秀学子被保送或考上顶尖名校,夹江中学步入了辉煌期。在老百姓心中,“只要考上夹中,一只脚就跨进了大学的门”;在教育者眼中,夹中是“乐山北大门一颗闪亮的教育明珠”。


  夹中的昨天多么荣耀!


  事物的发展总是呈波浪式前进。毋庸讳言,21世纪初,由于优质生源大量流失,夹中遭受重创。2011年,夹中跌入谷底。看着夹中由盛到衰,夹中人都憋着一股气在干。2012届“网班”成功,逆势上扬;2016年,在县委、县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鼎力支持下,夹江中学的发展迎来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时期,踏上了“再创名校”的砥砺前行之路。


  “有钱、有势的,把子女送到成都、绵阳去读书,只剩下普通百姓的子女,我们就不重视吗?”


   通过夹江县2014—2016年高中优生招收情况,我们可以看到一组数据:全县中考前100名中,最好的2015年仅招到15人,最少的2011年为0人。大量的优质生源外流,并带动相当一部分中等偏上学生外流。


  这组数据采自于夹江县最好的中学——夹江中学。


  曾经,声名远播,让学生感到中考比高考还紧张的夹江中学,为何交出了这样一份令人失望的答卷?


  校长黎华均告诉我们,转折点出现在2003年。


  这一年,位于夹中背后的水工厂子弟校倒闭,腾出了校舍给夹中。夹中高三学子全部搬到子弟校校舍,导致高三与整个夹中的管理脱节。与此同时,名校带来的盛誉让学校固步自封,关起门来办学。“这是导致夹中开始由盛到衰的内部原因。”


  外部环境的变化更是让夹中雪上加霜。


  夹江县是中国西部瓷都,瓷砖厂比比皆是。随着经济的发展,瓷砖厂老板的腰包越来越鼓,而衰落中的夹中无法满足家长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追求,从老板到县各职能部门的领导,都在想方设法将孩子送到更好的学校。成都、绵阳的招生优惠政策,周边区县学校咄咄逼人的招生形势,生源竞争愈演愈烈。“各个地方都有送娃外出读书,但夹江最严重。”黎华均说,这是乐山市教科所根据统计数据得出的结论。


  随着成乐高速的建成通车,夹江到成都更加便捷,从而加剧了优质生源的流失。


  “大学在扩招,夹中生源却在急剧减少。老百姓和政府都对学校怨声载道。”黎华均说,这段时间,老师们走在街上,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夹中的老师。


  生源已经成为制约夹中发展的关键瓶颈。优质生源外流趋势已形成,没有非常之举措,是难以遏制的。


  “有钱、有势的,把子女送到成都、绵阳去读书,只剩下普通百姓的子女,我们就不重视吗?” 2017年2月23日,在夹江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,县委书记龚德勤痛声疾呼。


  2016年9月20日,龚书记上任的第二天,就风尘仆仆地来到夹中调研。在听取了学校的发展汇报后,龚书记说:“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工程。县委政府将为夹中的发展创造最好的外部环境。”



夹江县委书记龚德勤到校调研


  龚德勤同时指出,“夹中的发展在再创品牌”!


  2016年10月18日,夹中举行第八周升旗仪式。龚德勤准时出现在旗台下,发表了简短而诚恳的讲话。


  “希望同学们勤勉好学,不负青春大好时光,切实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‘中国梦’;希望老师们莫忘初心,切实担当起为国家育人化人的历史责任;希望学校尊师重学,办出特色。”


  2017年1月4日,龚德勤书记再次调研夹江中学。在听取了校长黎华均关于“夹江中学创名校”的具体情况汇报后,龚德勤指出:“夹中创名校是夹江提振高中教育的载体”。


  在以龚德勤书记为首的各级领导、部门的关心下,夹江县教育局制定了振兴夹江高中教育的“一三五”奋斗目标:一年见成效,三年上台阶,五年创名校。与此同时,一系列助推夹中创名校的政策相继出台。



公开课



小组合作学习


  留住优生。一是与焉江中学合作培养优质生源。二是政府出台优生优惠政策。三是加强学校内部管理:落实“教学六认真”检查评比,加强教育科研,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,完善学校评价机制,真正做到“奖优罚劣、奖勤罚懒”,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,增强自身吸引力。四是营造良好氛围:全社会要呵护、理解夹江高中教育,通过正面宣传、舆论导向,让更多孩子在夹江就读。


  硬件支持。将临近夹中田径场的土地划拨10亩给学校,新建容纳800人的住宿楼、综合楼、学校礼堂和图书馆各1栋,搬迁教师宿舍2栋,改造学校食堂,更换学校电线。


  经费保障。保证生均公用经费1420元/生及时到位。每年拨付夹中资金缺口700万元,生均拨付4500元用于安装云教学设备。


  机制激励。由县政府出台教师管理政策,教师实行“全员聘任制”“末尾淘汰制”,确保教师“进得来、出得去”,行政和班主任能上能下;参照山区教师优惠政策,出台激励高中教师的职称评定方案,增加岗位编制,缓解职称矛盾;制定优惠政策,引进人才,在全省乃至全国引进高中教育专家、特级教师、省级学科带头人。



青年教师赛课



家长会


  “以前,ABCD中没有夹中;现在,夹中至少是B或C”

  “夹中在哪儿?”

  “夹中哦,我们不来!”

  “我们要去绵阳,名都报了。”

  ......


  刚到夹中的那几年,在打电话招生时,办公室主任周镭总是吃“闭门羹”。


  “夹中哦,我们回去商量一下,把名额给我们留到嘛。”


  周镭说,尽管最后学生可能不到夹中读书,但是家长的口气缓和了很多。这样的转折发生在2012年。


  2009年,夹中借助现代教学平台,利用成都七中先进的教育理念、优质的教学资源,开设了成都七中网络直播班特色课程。


  一开始,家长不理解,认为网班就是看电视、看新闻。老师们就到家长中间去耐心解释。


  一开始,教师手忙脚乱,七中老师在讲课时就播放视频,七中学生在互动时就暂停视频。“但是很难掐准七中师生互动的时间,尤其是学生课堂练习的时间。导致直播不能同步。”周镭说,老师们就开始思考,怎样才能更好地利用七中的优质资源呢?


  在反复研讨试验后,决定改“直播”为“录播”。


  课前,任课教师认真钻研教材,提前观看七中教师授课视频,针对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课堂预设,全面考虑每一个环节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,确定在七中教师授课基础上,需要增加、删减和补充强调的内容。


  授课时,任课教师在七中教师授课基础上,随时进行补充,组织本班学生思考、回答七中教师的提问,形成夹中师生自己的互动和情感交流。


  课后,根据授课情况和学生反馈,夹中教师进行教学反思,引导学生查漏补缺。


  “改为录播后,既接受了七中原汁原味的教育资源,又考虑了本班学生的实际,不再是被七中的课堂牵着鼻子走,而是为我所用。”录播充分发挥了夹中师生的主动性,形成了夹中独特的网班教学模式。


  2012届,夹中首届网班在高考中实现了开门红,成为夹中逆势上扬的转折点。至今,已连续办了5届的网班发展势头强劲,为夹中全面提高高考出口,起到了带动和引领作用。


  2013年9月,四川省教育厅副厅长王康在视察了夹中网班后,赞不绝口,表示要将夹中网班的办学经验在全省交流。随后,很多学校来到夹江中学参观学习,曾经的网班“老大哥”丹棱中学也来夹中取经。



三调分析会



高三誓师大会


  网班的成功引领着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。


  在“质量立校”思想指导下,学校抓实教学常规,积极探索适合不同教学内容和不同类型学生的课堂教学模式,全力打造富有智慧的高效课堂。深入开展教学科研,进一步完善教学评价体系,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,提升创新人才培养质量。


  “我们就想让孩子在家门口读名校。说得实在点,当我的娃娃面对中考时,我能让她毫不犹豫地留下来。”周镭的眼中满是母亲的温柔,“父母的陪伴很重要,孩子太小,没必要送出去。”


   “青春,要有埋头苦读的拼搏,也要有呼朋唤友的飞扬”


  “孩子在四七九的压力更大。我们常常在思索,三年青春留下些什么。如果仅仅留给学生的是刷题,那就太失败了,总要留给学生一些人文情怀。”尽管升学压力如剑悬头顶,但夹中的老师更希望孩子们在人生锦时,以梦为马,诗酒趁年华。


  钟梦迪,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生会女工部部长,学校戏剧队队长。读高中时,她头脑聪明,思维活跃,但是学习不够踏实。2013年5月,在每周一次类似思想汇报的随笔中,钟梦迪写道“我暂时还没开始努力”,语文老师周镭心里很着急,马上就要高三了啊,却只是轻描淡写地批复道“你准备什么时候开始努力?”


  其实,钟梦迪成绩也不算差,考试基本是500分左右。她还是每年艺术节的主持人,艺术节上的节目她都会积极参与,用语文老师周镭的话说就是“能插一杠的她都要去插一杠”。


  钟梦迪说,是艺术节的舞台让她找到了自信和快乐。


  “每年艺术节,要进行1个月,学校要投入3—5万元。”黎华均说,即使高考压力再大,学校经费再紧张,22年来,学校的艺术节从未间断过,也从未被克扣过费用,因为在黎华均心中有一杆称“艺术节让成绩不太好的孩子,有了展示自己的舞台,孩子们的变化很大。”


  一年一度的艺术节为师生搭建了超越自我、展示才华、放飞梦想的舞台,激发了学生对生活、对学习的热情,培养了他们正确的审美意识,丰富了他们的课余生活。



艺术节



体育节


  与一年一次的艺术节相呼应的是常态化的社团活动。每周二、周四下午4:30,夹中的学子们就开始奔向自己喜欢的社团,那感觉仿佛置身大学校园。


  2009年,因为开设网班,夹中老师到成都七中进行交流学习。在七中,除了学习他们先进的办学理念外,周镭还发现,七中的社团办得很好。临走时,七中校长送给了每所远端网校一本关于社团建设的书。


  从七中归来,校领导班子召开了多次行政会议,商议后一致决定开建社团。从2010年以来,夹江中学先后创立了30多个社团,包括街舞社、围棋社、动漫社、影视鉴赏等兴趣类社团;红石文学社、记者团、话剧社、书法社等素质拓展类社团;篮球社、足球社、武术社、健美操协会等体育类社团;趣味英语、历史大杂烩、无线电爱好者协会等学科拓展类社团。



围棋社



音乐社


  目前,夹中稳定下来的有29个特色鲜明的社团,其中必修的社团14个。每个学生必选一个社团参加,社团作为第二课堂,要算进学分。社团活动呈现出学生人人参与,教师个个辅导的火热现象。


  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受到了同学们强烈的喜爱,“不仅丰富了课余生活,缓解了学习压力,更锻炼了身体,培养了兴趣,学习起来也更有劲儿了。”


  “学校再出发,必须系统考虑,准确定位。既立足现实,又着眼未来,定位发展方向——通过内涵发展实现夹中由质量高中向特色高中转变。”黎华均说,“夹中的内涵发展就是做尖做优学科教育,做大做强艺体教育,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。”


  “外边的月亮未必圆”


  刘元元,2015级文科补习班学生。中考时,刘元元名列夹江县前30名,并考取了绵阳某名校的全免。三年下来,刘元元的眼睛度数直线上升,但成绩却并未一起上升,高考时,刘元元的分数只比三本高几分。


  不甘心的刘元元选择了复读,可是在哪里复读呢?刘元元的哥哥是校长黎华均的学生,基于对黎校长的信任和对夹中的期望,他诚恳地劝导妹妹“外边的月亮未必圆”。


  这一次,刘元元不想再错过夹中。针对刘元元的情况,语文老师周镭告诉她:“复读期间,你只需做两件事,规范答题,查漏补缺”。


  明白了自己的问题,底子本来就很好的刘元元学习起来更是轻松自如。在搞好学习的同时,刘元元还担任了班上的团支书,带领同学们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文娱、体育活动。高考成绩下来,刘元元如愿考上了自己心仪的大学,更让她惊喜的是,眼睛度数一点也没有增加。


  高考结束后,周镭和文科补习班的孩子聚餐。刘元元对周镭说:“读了4年高中,最快乐的是最后一年,因为高四是唯一让我有回忆的一年。我一直希望碰到有情怀的老师,在夹中,我碰到了。”


  最近几年,随着夹中办学质量的不断提升,学生开始回流或者直接选择夹中就读。


  许多夹江学子,最初是奔着名气选择学校,在名校经历了种种不适应后,最后毅然决然地回到夹中。正如夹中2014级网班学生傅梦欣对质疑她选择的人所说:“我相信,决定未来的永远不是名气,而是自己以及一所适合自己的学校。”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
  “我就在夹中一辈子”


  晚上6:30—7:00,是学生自习的时间,教师不用入岗辅导。2016年11月底的一次学生自习时间,周镭作为行政,巡视到了师父钟棉利所带的班级。此时,钟老师正在抽学生背书。学生在“认真”背书,钟老师在认真看书,另一名学生则在钟老师背后着另一本书。由于两年做了四次视网膜脱落手术,钟老师视力很差,看书要靠得很近才能看清楚。钟老师并没有发现学生在作弊,但这一切被巡视的周镭看得一清二楚。


  气愤的周镭狠狠地瞪了一眼背书的男生便继续巡视。刚走到二楼,背书的男生追了上来,请求周镭不要将刚才的一幕告诉钟老师。“我给钟老师说过,我下个月就去当兵了,我不参加高考。但是,钟老师说‘你在校一天就是我的学生,就必须要好好学习’。我这样做只是为了逗钟老师开心。”


  周镭拍了拍男生的肩膀,没有说话。她知道,师父说过,“虽然只有不到一年我就退休了,但是我也要为创建名校贡献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。”


  创建名校是夹中每一位老师的梦想,为了早日梦想成真,他们默默地担负起自己的那份责任。


  2015年下半年的一天,英语老师徐凌媛上完课后在办公室休息。她对办公室里的老师说:“我感觉我的娃娃在往下落。”一位老教师因着急而生气地说:“往下落就是要生了,你还不赶快请假!”第二天,徐老师就生了。


  “差点把小孩生在讲台上了。”黎华均的话语中满是愧疚,“很多老师产假都未休满就回到岗位上了,在我们学校,经常能看到婆婆或妈妈把奶娃带到学校喂奶”。


  老师们的敬业奉献是夹中精神的传承。黎华均说,辉煌时期的夹中,老师们全都住校,办公室经常灯火通明;现在,老师们将“创名校”作为自己的责任和使命,为之拼搏,为之贡献。


  从1989年进入夹中,黎华均近30年的最美年华都给予了夹中。期间,黎华均也有外调的机会,但是他都拒绝了:“我就在夹中一辈子”。黎华均心中有一个梦想,“还原一所让老百姓满意的学校”。


  名校是什么?黎校长和老师们给出了最朴素的答案。


  柳枝吐翠,樱花怒放,踏着春天的脚步,夹中又迎来了一个崭新的开端。面对未来、面对挑战,只有不忘初心,方能再创辉煌。


   作者:雍晓燕    图片由夹江中学提供

   来源:《四川教育》2017年第6期


有你想看的精彩

市教育局召开党组扩大会 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对教育工作的指示

尊师重道!乐师附小师生走进犍为文庙拜师学礼

峨眉二小迁建项目开工!建成后扩容至78个班3500名学生

2018高考改革,影响最大的竟是初中生!男孩苦,女孩乐?

家长在开学典礼上发表震撼演讲后,将手中的戒尺交给了老师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